一、概论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物流业是不需要什么品质的,跟品质管理更是根本沾不上边的。传统的意识形态告诉我们,物流都是些粗人干的体力活儿。甚至有些人会说‘所谓的物流不就放放货、装装货、运运货吗?你说的品质管理那是伪命题’。所以在进行阐述这个命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品质?品质简单来说就是产品质量。那什么又是质量呢?在ISO9001文献中对质量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满足要求的相关特性或元素都是品质的一部分。而对这些满足要求的特性进行管理的活动就构成了品质管理。
接下来说说物流的概念。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传统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而现代物流我们认为它应该被描述为:它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客户会向你提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要求,比如客户会告诉你‘某时把某某类型的产品,安全、可靠地送达某某地点’。所以从这一点看,这些客户提出的要求已经体现出品质的元素,物流业需要进行品质管理也就勿容置疑了。
在整个商品经济活动中(包括:开发设计、原料采购、制造生产、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七大环节)物流业所处的是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没有了物流业的存在,就好比是没有传动轴的汽车,没有它汽车就开不起来,物流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品质管理在现代物流业各环节中的体现及操作应用
现代物流业各环节可大体演绎为:仓储、装卸搬运、运输、制单、帐务处理(信息处理、货代及关务等衍伸环节,在此节略)。下面就各环节的品质管理进行相应分析:
1、仓储
顾名思义就是仓库存储,它的品质管理主要考虑存储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库房大小、层高、地坪、场地、通风、温湿度环境、货架等;软件设施包括:库位示意图、区位分类索引指示、标识牌、堆放方式、实现FIFO(先进先出)的方法等。与传统的仓储方式不同的是,现代仓储绝不再仅仅是一个只要能放货就可以的仓库,而一定是一个设施完备、系统完整、管理有序、一目了然的仓储区域。
2、装卸搬运
现代物流已经越来越多地借助吊车、行车、叉车、登车桥、堆垛车、液压车等现代化的自动或半自动机械结合人工的操作来完成日常的装卸搬运工作。
A、在使用这些辅助设施进行操作时,首先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避免翻箱、倒货等影响品质的情况发生;
B、其次,要对货物的大小尺寸、产品特点、包装作了一些常规性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既有利于产品的装卸及堆放,又可以节约装卸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下一步骤操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方便,比如:我们在装货时商品的外包装标签应一致对外,以便于检验统计人员或卸货人员的操作;
C、另一方面,在人工搬装时一定要注意小心轻放、谨慎操作,把货物看成是自己家的财产。笔者在业务过程中就曾看到某仓储公司,工人在装卸某国内知名家电产品时,那不叫搬,而完全是扔的,装货、卸货、搬运几个步骤基本如此,操作人员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试问,经过这样的操作,这些家电产品是不是还是原厂出来时的品质,它们到消费者手中的时候又会是怎么样个情况呢?那么这种产品在本地区的销售,肯定会相应的减少,反正至少我是不会买的(问题是不止仅仅我能看到这种情况)。
3、运输:
说到运输,我们都不陌生,但真正做得好的却是凤毛麟角。运输过程中包装破损、货物淋湿、延时(期)到货等情况几乎是通病。为此很多企业都为司机配备手机、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使用箱式飞翼货车等,这些固定资产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对运输的管理,但软件方面我们同样更应多花点力气。运输环节是整个物流环节中最难控制的一个环节,涉及到车况、路况、司机等,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车(船)货在路上了,企业的控制力就差。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对人员的管理,我就很少听说过企业为运输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的。出车前不检查车况、司机不熟悉路况、到客户端时态度蛮横、配合不积极等原因招致投诉的不在少数,而这些我们认为都是可以通过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来减少和避免。
4、制单:
实物与单据不一致,串货、漏货、重复等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在制单前我们一定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相关的统计,制单后还应该安排另一人员再次的核对实物与单据,在收货时同样需要进行相关性的操作。只有当两者完全符合时,我们才认为据实是相符的。我们与客户对帐的依据是单证,结算的依据也是单证,所以单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每一笔业务。
5、帐务处理:
货物就是财产,是客户的资产,是用钱买来的或通过销售后可以实现现金收入的。所以我们的仓储物流严格意义来说管理的是客户的钱,而不是简单的货物。负责帐务处理的人员,他其实更应该像是一位财务、一位出纳。很多物流公司帐目凌乱,帐卡物无法对号入座,包装辅料缺失严重,等到年底客户来对帐的时候相互之间差异,结果造成客户对公司的不信任,继续合作的可能也就大打折扣了。其实造成这一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缺乏相应的盘存机制。所以我们仓管人员更应该象财务人员一样,提出日清日结的目标和口号。但往往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公司能做到月底月结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经验,改变陋习,取长补短。
三、现代物流业品质管理发展刻不容缓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运作效率的标准。据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般为8%-10%左右。中国去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多。今年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对物流业的规划指导,2011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均说明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肯定和支持。作为我们物流企业来说就应该好好把握和抓住这种契机,在如此好的政策环境下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要建立从无到有的品质管理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使我们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的外力是内功练就的延伸,如何有效提高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提高运作效率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克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了。理念、观念上的转变是关键。比如:在企业对于安全、进行科学管理方面的诠释,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国内企业对这些要素的排列经常是:高效——低耗——优质——安全,而国外优秀企业无一例外地是选择: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看似简单的排列,其实反应的是两种不同的内在价值观和管理理念。
物流服务行业被公认为是节约成本、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附加值的要素。但因我们物流业的创造力、品质意识、服务能力未达到要求,仅今年上半年,上海浦东的高端第三方仓储物流缺口就超过10万平米。
在国外已经提出第四方物流概念的基础上,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但尽管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才刚刚起步,可是我们同样具有相当大的改善和完善的空间。只要我们踏实、严谨、认真地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取长补短,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一定可以使我国的物流业不断地步。
(本文作者限于学识和水平,瑕疵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同仁及朋友不吝指正。)
常熟市顺德物流有限公司 总经理 封贇